八十年農村怎麼辦喜事、吃大席

八十年農村怎麼辦喜事、吃大席

八十年代左右,漢族在辦紅事時,先把廚師(農村叫ju長)請到家裡,先拉個選單,讓東家(主事家)照單買菜,然後在家裡壘兩個牤牛爐子,一個炒菜,一個燉菜;第二天廚師一早的帶著廚刀和幫廚就來了,切的切,燉的燉,炒的炒,溜的溜,一個技藝高超的廚師,幾十桌菜如兒戲,中午時分已經完成,且入味、美味!涼拌菜是豬下水(豬肝、頭、耳、臉)拌白菜心,廚師用大手在菜盆裡抓來抓去,透過攪拌使調料均勻入味,大大的香油、大大的醋,酸甜爽口,十分下酒;熱菜好吃的特別是燴菜,木柴大火、大鍋,燉的時間長,肉和菜的味道完全融匯,一個字“香”!肉到嘴裡入口即化,菜吸收了肉的滋味,鮮香可口;大鍋燉的魚炸得透,滋味的時間長,勁道,非常好吃!俗話:千滾豆腐萬滾魚也許是這樣來的。

喜宴一般十三個菜八個碗,稱十三八,十三個菜一般有紅燒肘子、排骨,燒雞、紅燒魚、蝦、木須肉、蒜臺肉、黃瓜(白菜)拌下水、紅燒丸子(芝麻丸)、燒三鮮(海參、魷魚)、醬牛肉、糖水罐頭,藕片等等;八個碗有紅燒肉、紅燒土豆、虎皮雞蛋、素燴、海菜、金針(黃花菜)、豆腐、水氽丸。喜宴中的十三八中彙集了扒、燜、醬、燒、燉、炒、蒸、熘等所有的烹飪。最後上的一道菜有地方是丸子、有的地方是藕片,丸子寓意菜上完了;藕片寓意透氣了,也是沒萊了的意思。無發展論如何,總能看到中國傳統元素,現在門北方部分地方依舊保持該傳統。

八十年農村怎麼辦喜事、吃大席

現在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除農村白事外,已不再在家辦事,轉到餐廳酒店;傳統的“十三八”逐漸演變成“十個菜、“十二菜”;飯菜有八大碗發展成“四盆”、”兩盆“等等,四盆飯菜是:紅燒丸子(紅燒肉)、水氽丸子、豆腐湯、素燴;二盆是紅燒肉、大燴菜(也有丸子的)。菸酒、糖、瓜子、飲料是自己買好帶到飯店,其中菜品包桌有380元、480元、580元、680元…的等等,總之每桌價錢都帶8這個數字,這是商家的智慧,也是主家喜歡聽到數字,圖個吉利。

現在辦喜事包桌菜中,原來有撥絲蘋果、紅薯等等,宮爆肉丁、宮爆雞丁、魚香肉絲、糖醋里脊等等傳統菜,現在已不多見了,已被其他菜取代,滿桌子菜最多一個炒菜,不是因為那些菜不好吃,而是太費事,都換成了冷盤、蒸菜、燉菜;比如原來的松樹魚變成了紅燒魚,不過這樣也好,無油煙還環保、瘦身。

八十年農村怎麼辦喜事、吃大席

頂部